期刊简介

               1981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天津医科大学主办。本刊是国家级学术期刊,由我国著名的医学内分泌学先驱——朱宪彝教授创办。以印刷版及电子版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办刊宗旨为及时、准确、全面地介绍内分泌学领域的国际新动态、新技术、新药物及新进展。栏目设有“专家论坛”、“述评”、“临床热点话题”、“综述”、“论著”、“会议精粹”、“大型学术会议专栏”、“继续医学教育”、“网上快讯”等。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天津医科大学

出版部门: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5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2-1383

邮发代号: 6-53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天津

出版地区 天津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3-4157
  • 国内刊号:12-1383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年第1期文章
  • GLP-1受体激动剂呈葡萄糖依赖性刺激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机制

    2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控制高血糖,然而传统的治疗药物如胰岛素和磺脲类药物在降低血糖的同时也可以出现低血糖.因此,应在一定的血糖范围内自我调整用药量,避免出现低血糖.低血糖会造成身心障碍,同时可引起心血管事件.因此临床用药应大限度的降低低血糖风险.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呈葡萄糖依赖性的刺激胰岛素分泌,在胰岛素剂量很小或者缺乏,以及血糖浓度不高时,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则不会刺激或很少......

    作者:刘艳;田秀标;韩颖 刊期: 2015- 01

  • 1型糖尿病青少年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研究进展

    逐步走向青春期的1型糖尿病青少年儿童,容易出现治疗依从性差、代谢控制不良等问题,更是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其常常表现出抑郁、进食行为问题、家庭冲突、恐惧低血糖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进一步恶化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故需要尽早筛查和干预.......

    作者:刘媛;刘超 刊期: 2015- 01

  • 性激素检测:改善妇科疾病诊治及生殖健康管理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生活方式不良及环境污染加重,女性妇科内分泌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事实上,女性在每个阶段都有可能患妇科内分泌疾病,如不重视诊治,尤其对于年轻女性而言,极有可能导致终生影响.近日,“激素检测助力生殖内分泌健康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就激素相关的生殖内分泌健康热点问题,以及临床常见激素检测误区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关注性激素检测在妇科内分泌疾病诊治中的重要价值.......

    作者:孙爱军 刊期: 2015- 01

  • 不同放射性活度131I清除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残留甲状腺的荟萃分析

    目的使用荟萃分析方法汇总所有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不同放射性活度131I清除术后残留甲状腺(清甲)的成功率,明确佳的清甲剂量.方法以‘thyroid’+‘cancerorcarcinoma’+‘ablat$’(包括了ablation、ablative和ablate)为关键词检索2014年3月前CochraneLibrary、MEDLINE、EMBASE和SCOPUS等数据库评估不同放射性活度”1I清......

    作者:孟召伟;宋兴华;谭建;张桂芝;何雅静;贾强;张富海;王任飞;郑薇 刊期: 2015- 01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对幽门螺杆菌(Hp)的易感性高于正常人群,且Hp感染可作为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但目前对此尚没有统一的结论.Hp感染通过增加急、慢性期反应物和炎性介质、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改变血脂水平、氧化状态及凝血状况等机制,参与糖尿病各种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孙艺菡;杨星林;李峰;宋丽娟 刊期: 2015- 01

  • 肠道菌群与肥胖和糖尿病的关系

    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单细胞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基因、出生方式、婴幼儿喂养模式、抗生素应用、卫生居住条件以及长期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塑造肠道菌群的组成.越来越多的动物和人体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通过宿主能量代谢、免疫系统及炎性反应等影响代谢综合征及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干预肠道菌群有可能成为防治肥胖及糖尿病的新靶点.......

    作者:刘艳清;易秋艳;邵加庆 刊期: 2015- 01

  •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

    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与健康人不同,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干预宿主营养及能量的吸收利用,促进脂肪的合成及存储,引发慢性低度炎性反应等机制影响2型糖尿病的发展.多项针对肠道菌群的治疗措施在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和人群研究中开展,表明饮食、运动及药物均可通过干预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功能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干预肠道菌群可能成为今后糖尿病防治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姚旻;赵爱源;张宏 刊期: 2015- 01